曼生百納
百納壺,因“衲”和“納”相通,故此壺也叫“百納壺”。“褐”為粗布衣服,“短褐”泛指普通百姓。壺形似一人穿著短褐,圓型直嘴,壓蓋圈把,看似非常普通,因此切壺的解釋為……
“百衲壺”的壺銘為:“勿輕短褐,其中有物,傾之活活?!焙x為:不要輕視普通老百姓,他們中有很多能人,多傾聽則興盛。
百納壺,因“衲”和“納”相通,故此壺也叫“百納壺”。“褐”為粗布衣服,“短褐”泛指普通百姓。壺形似一人穿著短褐,圓型直嘴,壓蓋圈把,看似非常普通,因此切壺的解釋為:不要輕視我的“百衲壺”,其中可有好茶,傾倒茶水時(shí)出水好。銘文生動(dòng)恢諧,設(shè)計(jì)者的愛壺之意展露無遺,同時(shí),這也正是曼公的為官信念。
順治皇帝有《贊僧詩》云,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中國(guó)漢族地區(qū),有的僧人為了表示“苦修”,破除對(duì)穿著的貪求,常拾取別人丟棄的陳舊雜碎的布片,洗滌干凈后,加以密縫拼綴而成衣,通稱為“衲衣”,也稱功德衣、無畏衣等。過去人家為了讓小孩能順利成長(zhǎng),還故意討得百家的布頭面料,制成“百納”衣給小孩穿,以求順順當(dāng)當(dāng)健康成長(zhǎng)。
百衲衣因用許多方形小塊布片拼綴制成而得名,泛指補(bǔ)丁很多的衣服。
曼生百納紫砂壺圖片
曼生百納壺中較為出名的是在2017年秋拍由楊彭年制,陳曼生刻的百納壺在拍賣現(xiàn)場(chǎng)以1449萬元高價(jià)落槌。
曼生百納紫砂壺圖片
清中期?龔心釗舊藏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壺
成交價(jià) RMB: 14,490,000 元(含傭金)
壺身銘文:勿輕裋褐,其中有物,傾之活活。曼生銘。
款:香蘅(底款);彭年(把款);曼生(刻款)
盒內(nèi)鑒藏?。糊徯尼撜滟p印、陶冶性靈、瞻麓齋、龔釗秘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