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被譽為“紫砂四小龍”之一(另有江建翔、季益順、施小馬)。
陳國良1954年生于江蘇宜興,1972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拜制壺技術全面的何道洪大師習,藝,其后從事花盆、花瓶、掛盤等制作。1983年開始制作茗壺,曾入中央工藝美院研習造型設計課程,精煉技藝,被稱為新生代的代表之一,1985年于陶瓷公司職校學校學習工藝、素描、圖案、雕塑等專業(yè)設計。
陳國良對紫砂藝術持有嚴謹工作作風,他在光素、花貨、筋紋器等方面的作品都追求富有挑戰(zhàn)性的難度、新穎、奇特和巧妙,形成了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對于茗壺的制作,他注重實用性和收藏價值的兼顧,不受流派的限制,不專門創(chuàng)作某一風格的作品,而是根據(jù)創(chuàng)作靈感來發(fā)揮。其作品充滿個性,既端莊秀雅,又富有情趣,既保留了傳統(tǒng)的韻味,又能夠展現(xiàn)出獨特的新穎之處,別樹一幟。這種創(chuàng)作理念使他的作品在紫砂藝術領域中獨具特色,展示了他對藝術的獨到見解和對創(chuàng)作的熱情。
1986年,陳國良擔任藝徒培訓中心輔導老師和技術總監(jiān)等職。在教學輔導時,陳國良認真負責,將自己掌握的技藝傾囊相授,為紫砂界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如今業(yè)內著名的實力派陶手如沈建宏、彭耀年、馬璟輝等都是他的弟子。
沈建宏
沈建宏,當代實力派中青年陶藝家,2015年首屆“景舟杯”銅獎得主,業(yè)界有“供春王子”美譽。1973年生于陶都宜興,1996年師從任衛(wèi)國在紫砂一廠學習雕塑、制壺等技藝,后師承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國良,為其親傳弟子,經過多年刻苦,頗有所得,不僅精于設計,全手工制壺手法高妙,深受業(yè)內與藏家好評。其作品以全手工花器為主,尤擅制供春壺。
作品·供春壺
此件為全手工摹古仿老之作,采用沈建宏老師獨有的段泥+烏泥按一定比例調配的泥料,1280℃高溫燒制而成,燒出泥色古樸老沉,泡養(yǎng)后老味更甚。
表層似樹癭,紋路散亂,凹凸不平,然而細看之下陰紋連理溝通,水流可順其流散,以瓜蒂為蓋,一彎流前端下壓,壺把如自然生長的樹根,末梢分叉為兩枝,曲致有度。
通體陶刻將老樹皮斑駁的肌理精美地表現(xiàn)出來,渾然天成,各部位搭配得恰到好處,展現(xiàn)出沈建宏老師深厚的制壺功底。此壺集藝術美感與實用性于一體,是為供春作品中的佳作,不容錯過。
作品·松竹梅套組
此套組為沈建宏老師2023年設計之新款,以最能彰顯文人之風骨、雅士之品味的歲寒三友為主題,采用原礦老紫泥全手工精心制作而成,泥色古拙,老味十足。
套組由一壺、一杯、一杯托組成,壺取形于松,一節(jié)松樁作壺身,松皮層層疊疊,斑駁嶙峋,流、把、鈕皆以松枝塑成,幾簇松針裝飾其上,意趣盎然。杯以梅為題,杯口自然隨形,取一段梅枝作杯柄,嫩枝順勢延伸至杯身,綻開朵朵梅花,留白處陶刻“梅花入夢香”。杯托取形于竹節(jié),邊沿鐫刻“竹影和詩瘦”。
沈建宏老師將松竹梅巧妙地融入套組之中,匠心獨運,賦予傳統(tǒng)紫砂器生機與活力,實為品茗賞玩之花器佳作。
彭耀年
彭耀年,蜀山彭氏宗譜傳人,正高級工藝美術師(2021年),正高級鄉(xiāng)村振興技藝師(2021年),原創(chuàng)型紫砂藝術家。1960年生于江蘇宜興,1979年進入紫砂工藝廠,隨陳國良大師學藝,在制作紫砂壺方面也曾得到顧景舟大師的多處指點。彭耀年擅長全手工制壺,在繼承明清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突破創(chuàng)新,于大器、重器方面獨樹一幟,作品繼承傳統(tǒng)、大氣方鋼、精益求精,體現(xiàn)樸古雅韻之美,是紫砂界“豪放派”代表人物。
作品·金砂大掇只壺
掇只壺為晚清紫砂大師邵大亨所創(chuàng)制,此壺摹古而作,精選原礦老紫泥,全手工制成。整壺造型簡潔大方,彭耀年老師尤為擅長鋪砂工藝,以金砂裝飾,質樸溫潤的色澤上點綴金砂閃爍,使整壺在厚實沉穩(wěn)之余,亦不失典雅華貴。
壺身瑩潤飽滿,渾樸典雅,半圓壓蓋隆起,壺鈕呈球狀,壺鈕、壺蓋、壺身以圓相疊,比例恰到好處。一彎流昂揚挺拔,壺把挺括圓潤。800CC的大容量,盡顯大將之風,力薦愛好大品壺者。
作品·彭年子冶石瓢壺
此壺摹古而作,承襲紫砂傳統(tǒng)之精粹,精選原礦老紫泥全手工制成,色澤潤目怡人,溫潤細膩。壺身呈“金字塔”形,豐潤飽滿。壓蓋平整,嚴絲合縫,壺鈕呈拱橋之形,為整壺增添一份活力。直流嘴挺拔上揚,出水有力,壺把呈倒三角勢,與壺身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底作三足支撐壺身,穩(wěn)重之余,平添幾分輕盈之感。
彭耀年老師以鋪砂工藝見長,精湛的工藝,將閃閃金砂與子治石瓢之型完美融合,打造出整壺古樸雅拙的厚實質感,乃欣賞、把玩、實用之佳作,值得收藏。
馬璟輝
馬璟輝,又名馬景輝,高級工藝美術師(2017年)。1976年出生于江蘇宜興,1996年畢業(yè)于陶瓷工藝美術專業(yè),后從事全手工壺藝創(chuàng)作,精通各式壺藝制作流程和泥料配制。先拜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談躍偉為師,得其悉心教導,后又拜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國良學習薄胎制壺技法,使其在紫砂藝術上的造詣更加堅實成熟。其作品在國內外展覽中多次獲獎,并被國內多家博物館收藏。
作品·薄胎井欄壺
井欄壺屬于經典器型,以石井欄為造型基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馬璟輝老師在傳統(tǒng)井欄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進行了創(chuàng)新。
壺鈕為橋梁形態(tài),增加了空間感,與壺身搭配得當,比較協(xié)調。壺嘴設計巧妙,與壺把的設計相得益彰,馬璟輝老師對于器型的把握拿捏非常之準、精、巧,看似傳統(tǒng)的一把壺,實則花了很多心思。
此壺天成,古樸端莊,代表著國人待人處事之道,汲水思源,乃此壺蘊含的人文意識,方圓周正,是此壺醞釀視覺美感。觀整壺,猶似任爾風吹雨,我亦悠然閑庭度,可稱之壺之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