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提梁壺是如何由來的,這其中還有個典故。
傳說宋朝大學(xué)士蘇東坡晚年不得志,棄官來到蜀山,閑居在蜀山腳下的鳳凰村上,他喜歡吃茶,對吃茶也很講究。此地既產(chǎn)素負(fù)盛名「唐貢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還有「海內(nèi)爭求」的紫砂壺。有了這三樣?xùn)|西,蘇東坡吃吃茶、吟吟詩,倒也覺得比在京城做官愜意,但這三者之中蘇東坡還感到有一樣?xùn)|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壺都太小,怎么辦呢?蘇東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壺?對,自己做壺自己用!他叫書童買來上好的天青泥和幾樣必要的工具,開始動手了。誰知看似容易卻難,蘇東坡一做做了幾個月,還是一籌莫展。
東坡煮茶圖
一天夜里,小書童提著燈籠送來夜點(diǎn)心,蘇東坡手捧點(diǎn)心,眼睛卻朝燈籠直轉(zhuǎn),心想:“何不照燈籠的樣子做一把茶壺呢?”吃過點(diǎn)心,說做就做,一做就做到雞叫天亮。等到粗殼子做好,毛病就出來了:因為泥坯是爛的,茶壺肩部老往下塌。蘇東坡想了個土辦法,劈了幾根竹片,撐在燈籠壺肚里頭,等泥坯變硬一些,在把竹片取出。
燈籠壺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個壺把。蘇東坡思量:這把茶壺是要用來煮茶的,如果像別的茶壺那樣把壺把裝在側(cè)面肚皮上,火一燒,壺把就燒的烏漆墨黑,而且燙手。他想了又想,抬頭見屋頂?shù)拇罅簭倪@一頭搭到那一頭,兩頭都有木柱撐牢,靈機(jī)一動:趕緊動手照屋梁的樣子來做壺。經(jīng)過幾個月的細(xì)作精修,茶壺作成了,蘇東坡非常滿意,就起了個名字叫「提梁壺」。
東坡提梁壺圖片
提梁式紫砂壺是蘇東坡第一個想到的,他從文人的角度,設(shè)計了壺把在壺的上部,并用枯樹形狀做把,他烹茶審味,怡然自得,由此,他寫下了“松風(fēng)竹爐,提壺相呼”的詩句。
每當(dāng)茶后,他總要捧著紫砂提梁壺把玩一番,不多久,壺身表面變得古雅秀麗,更覺可愛。由于對紫砂壺情有獨(dú)鐘,他曾寫下了“青煙白菜炒米飯,氐壺天水菊花茶”的著名詩句,這“氐壺”就是說的提梁紫砂壺。
在宋代,飲茶方式與現(xiàn)在有所不同,當(dāng)時的茶葉要經(jīng)過煮沸才能飲用,所以,提梁就顯得十分方便與安全,蘇東坡的提梁壺,不但講究力學(xué)原理,同是也考慮到提梁的穩(wěn)固,按照三角力學(xué)的法則設(shè)計,創(chuàng)造了紫砂壺的一種新的形制。
東坡提梁壺圖片
到今天為止,還有許多紫砂藝人在做東坡提梁紫砂壺,現(xiàn)在看來,特別是從美學(xué)的角度來分析,這一款式確實有一種歷久彌新的力量與美感。后來為了紀(jì)念這位大文人,后人就把這種提梁式的壺稱為“東坡提梁壺”。
范洪泉制 編號918176
原一廠小紅泥 容量590cc
范洪泉制 編號918031
原一廠小紅泥 容量160cc
吳永明制 編號0048455
原礦紫泥 容量500cc
何心舟制 編號921678
原礦紫泥 容量650cc
吳云根制 編號043102
原礦段泥 容量2500cc
汪寶根制 編號920464
原礦朱泥 容量1100cc
倪順生制 編號030201
原礦清水泥 容量350cc
倪順生制 編號030202
原礦清水泥 容量350cc